秋风吹拂着大地,万物陷入沉寂,满眼皆是枫叶流丹,橙黄尽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秋意浓浓,秋天的落叶慢慢掉落,好像是把秋天的气息剪切,分散到了信院的各个角落。

2021年11月3日、11月5日,第六届“阳光杯”攀岩大赛在第一运动场素拓场地火热来袭。本次大赛分为速度赛、走扁带赛和难度赛3个项目。其中,难度赛设男子组,速度赛、走扁带赛则设男、女两组。速度赛是以比赛时间计成绩的攀爬形式,同一赛道用时短者胜出;走扁带赛是以周边带的长度计算,距离最长者获胜;难度赛则是以攀爬高度计成绩,同一赛道到达位置高者胜出。
本届大赛共吸引了160余名攀岩爱好者参赛,他们在为期2天的比赛中秉持着突破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克服了恐惧,勇攀高峰。比赛过程中,各参赛选手根据自身的判断和经验,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岩壁上准确地完成身体的腾挪,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峭壁上的芭蕾”。


11月5日12:30,第六届“阳光杯”攀岩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序幕。首先进行的是走扁带赛的比拼,扁带就像一根巨大的橡胶带,行走其上如同蹦床一般,不仅要控制左右摆荡,还要时刻调节重心的起落。来自远景学院的何浩浩同学将自身的平衡点依托一根细长的扁带控制着,张开双臂,在扁带上小心翼翼的前行,不断挥动双臂以保持平衡,最终以2.5米的距离获得男子走扁带赛的第一名。

男、女子速度赛紧随其后,参赛队员借助一系列安全设施,靠手脚和身体的平衡向上运动,根据支点的不同,采用“抓、握、挂、抠”等不同的用力方法,在岩壁上准确地完成身体的腾挪,顺利触顶。来自食品与环境学院的刘心怡同学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后便开始了挑战,她在岩壁上寻找合适的落手点和落脚点后,右脚用力一蹬攀上岩壁。只见她身体紧贴岩壁,两腿微屈,以脚踩支点维持身体重心,在岩壁支点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况下,抓牢每一个岩块。在攀爬到距离地面5米的高度时,她似乎有些体力不支,但她并没有放弃,在调换了攀爬姿势后继续向上攀爬,直至触顶。


速度赛激战正酣,难度赛也拉开了帷幕。男子组难度赛是此次攀岩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但参赛选手依旧稳步向上攀登,只因他们的心里只有登顶和坚持。来自智能工程学院的张佳乐同学爬上岩壁,沉稳观察着岩点分布,用力攀登着每一步,不断向上前进。在距离地面6米高处,岩壁向外突出90°,面对如此“绝境”,他沉住气,两腿收拢,双手用力向下压,腰部慢慢后移,两腿使劲一蹬,双手紧紧抓住凸起的地方,“跨”过了难点。随后,他继续保持自己的状态,平稳地向上攀登,顺利触顶。

攀岩不仅是一项考验体力、耐力的运动,更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展现自我和挑站自我的过程。尽管在比赛过程中有的参赛选手会遇到肢体不适、手脚无力、绳子磨手等问题,但是每个同学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不轻易放弃。最终,刘心怡等29名同学在岩壁上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获得本届大赛的各项目奖项,至此,我校第六届“阳光杯”攀岩大赛圆满落幕。人生就像攀岩,只有一步一个脚印,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勇攀高峰,触碰到顶峰的“铃铛”。
